发布时间:2022-07-27
冠军基金是由冬奥冠军、国际奥委会委员杨扬携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共同发起设立,于2011年5月在北京正式启动的体育公益专项基金。
该公益项目在国际奥委会、中国奥委会、国家体育总局、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,在全国范围内,帮助各省区市和地区做好青少年素质教育及运动员职业发展工作,众多冠军运动员作为志愿者参与支持活动,以冠军人反哺体育人,体育人服务社会的情怀,培养青少年积极面对挑战的冠军素质,帮助退役运动员具备转化竞技能力为职场竞争力的冠军心态。经过近六年的成长,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极具影响力的体育公益品牌。
公益之美 不于言表
冠军基金是我国第一个由退役知名运动员开启的公益项目,在随后也感召着其他退役冠军以各种形式开启公益项目,发展六年来,基金设立之初的目标是否达到了?对此,杨扬坦诚地表示,“冠军基金成立之初,我们的目标没有那么远大,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去帮助能帮助的人,需要我们能帮助的人,可能只有一两个,目标不是那么宏大,因此我们做的事情也比较扎实。”
“现在有其他运动员群体在做公益组织,非常好,体育公益需要大家一起来做,众人拾柴火焰高,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意识到自己的价值,不仅仅是在赛场上,还可以用不同的形式、用不同的平台来体现”,杨扬深有感触的表达,“做公益是很快乐,同时也是很‘熬’的项目,尤其公益在中国的氛围和文化到目前依然不是很被大家认知”。因此在杨扬看来,如何用合适的、持续的方式做下去,是很关键的。
杨扬分析说,一些项目如果我们自己做得不够持续或者不够扎实,在某些时候可能会有一些不好的影响,也希望更多的运动员,第一是来参与,第二更加职业化或者说专业化去做公益。在中国不光是体育类,很多公益组织都不够专业没有很强的专业性,希望像有关人事部门,像国家体育总局都有更多的支持,比如一些专业化的培训支持,还比如在政策方面,能够让体育类公益机构有更大的发展空间,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华丽转身 不唯个案
冠军基金在青少年培训和退役运动员转型两个层面实践公益行为。截至目前,在运动员职业辅导方面,冠军基金在22个省市和地区开展了65场运动员职业发展培训,培训运动员2368名,为500多位运动员提供了一对一咨询与辅导服务,为运动员提供信息服务300余条,阅读量高达8万人次,为99名运动员提供了实习和工作岗位。因此从六年间冠军基金铺展的道路来看,基金帮助的并不单是一个个运动员,而是着眼于整个群体的持续发展与未来。
杨扬在接受采访时说,“体育公益组织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,我们还是比较初级阶段。不仅仅是体育,国家在提倡转型,希望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发展中来。冠军基金是体育类组织,利用体育特点促进社会发展,无论是青少年快乐运动,通过运动培养冠军品质,抑或帮助运动员做职业转型,将运动场上的能力转换为职场能力,继续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作贡献,帮助一些优秀运动员去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和公益梦想,都从一个个具体的事情做起,服务所能服务的群体。”
总结起来,杨扬希望冠军基金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定位:秉承着冠军精神(冠军并不光是头衔和荣誉), 还是一种素质和能力,希望用冠军精神通过体育活动,影响青少年,让青少年具备冠军精神迎接未来;在运动员转型的时候同样用冠军精神面对挑战,成就人生的冠军。
理念推进 不在大事
冠军基金拥有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和执行团队,时刻在关注国家对运动员的最新扶植政策并为运动员所用,并通过一系列不同层面的公益路径实现了积极的社会效应。
当记者请杨扬总结一下冠军基金的大事件时,杨扬坦然地说,“从2009年到现在持续在做,于我们来说积累更重要,一些项目,论坛和活动都在广泛开展,但最终是希望把我们的理念能够持续的在不同的平台上去推进,能够倡导更多的人用体育的力量去帮助一些弱势群体,我们不把‘大事件’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事情。”
对于给这一原创“冠军人反哺体育人、体育人服务社会”的项目打一个怎样的分值,杨扬笑言,“自己打分不合适,但是团队很努力,也是非常热爱公益事业的团队,这份热爱值得打满分。”她分析说,很多项目执行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,也在摸索也有困惑的时候。
在细节处着眼,帮助需要帮助的运动员实现权益的保障和维护,这也是杨扬觉得冠军基金做得不错的地方,但也因此给大家“冠军基金没有大事件”的感觉。其实,在同一个视角仰望天空,共创未来,这就是冠军基金的公益力量,这其实也就是一种大写的公益之美,这就是大事。